4月26日8时许,平罗县公安局食品药品和环境犯罪侦查大队队长王彦峰和队员们开始了新一天的巡查工作。驱车行至平罗天河湾黄河国家湿地公园,波光粼粼的水面荡起阵阵涟漪,不远处芦苇丛中“哗啦啦”飞起一群水鸟,清脆的叫声让幽静的湿地公园一下子热闹起来。
野生鸟类对生态环境十分敏感,它们用“翅膀”投票,被称为生态环境的“晴雨表”和“监考官”。“作为中国西部以及东亚—澳大利亚鸟类迁飞线路上的重要中转站和繁殖栖息地,3月以来,大批候鸟陆续飞抵平罗县境内的黄河湿地和湖泊停歇觅食,有黑鹳、大鸨、苍鹭、天鹅、灰鹤等上百种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持续向好的生态环境为鸟类提供了栖息地,但也为不法分子谋求暴利提供了机会。作为生态警长,我们的职责就是强化执法巡查,打击非法狩猎,加大爱鸟护鸟宣传,守护辖区生态安全。”王彦峰告诉记者。
“去年,我们打掉一个跨省区非法猎捕、收购、贩卖野生鸟类资源的犯罪团伙,现场抓获6名犯罪嫌疑人。”王彦峰说,2022年3月,犯罪嫌疑人广东籍男子罗某某先后多次潜入平罗县境内,与长期从事非法捡拾野生苍鹭和灰雁蛋的内蒙古籍男子杨某某、平罗县居民薛某某等5人取得联系,非法收购疑似野生苍鹭蛋2000余枚、疑似野生灰雁蛋1000余枚、疑似苍鹭雏鸟254只,并运往湖北进行孵化养殖,待雏鸟长大后,贩卖至广东餐馆酒店牟利。该案涉案价值95.9万元,案情重大,被公安部列入“昆仑2022”专项行动第三批挂牌督办案件。
(相关资料图)
“宁夏是全国唯一一个全境属于黄河流域的省份,是我国重要的生态节点、生态屏障、生态通道,承担着维护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自治区公安厅森林公安局副局长黄永贵说,近年来,我区公安主动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探索形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绿色发展的生态警务新机制,在区、市、县、公安派出所、警务室五级建立生态警长。目前,全区共有1461名生态警长活跃在绿水青山间,精心守护黄河流域生态安全。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宁夏公安全面推行“生态警长+河湖长+林长+检察长”协作机制,联合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检察院、生态环境厅等八部门出台《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资源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关于建立部门间联合打击破坏自然资源违法犯罪工作机制的意见(试行)》,建立健全线索通报、案件移送、联动执法等工作机制,实现生态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无缝衔接,形成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合力。
“去年,我们与自治区林草局建立了森林草原防灭火协作机制,建立了宁夏森林草原火险预警平台,将全区642个重点火险区域视频监控资源接入大数据平台,打造天、空、地一体化预警监测体系。”自治区公安厅森林公安局防火支队队长赵旭升介绍,宁夏森林草原防火区面积约为4400万亩,防火期长达8个月,管控难度大,“很多事情仅靠公安的力量是不够的。有了平台预警和协同机制,民警和护林员保持联动,通过无人机巡航、视频巡查、警力巡防等形式,开展全天候动态监管,及时发现、多方联动、高效处置,将火灾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有利于筑牢林草资源管护‘防火墙’”。
“没想到在荒滩上挖肉苁蓉、锁阳也会犯罪,我错了。”4月初,被抓了个正着的陶乐镇的王某某对执勤的生态警长王彦峰诚恳道歉。
“每年4月至6月是野生肉苁蓉、锁阳生长的黄金季节,也是乱采滥挖的高峰期。2021年9月,肉苁蓉、锁阳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我们加大了对辖区的巡防力度,以此来减少盗挖者对环境和植被的破坏。”王彦峰认为,生态警长的执法行为具有导向作用,可以发挥以案释法、以案普法的效应,把法治的种子“种”进百姓心里。
为了充分激发生态保护的“群众力量”,宁夏公安组建生态保护志愿服务分队,成立“青山工作室”,与自然资源、林草部门以及野生动物救助中心等建立联动保护机制,公开报警电话,开通绿色通道,广泛宣传动员,广大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明显提高。去年以来,我区警民协作共救助游隼、草原雕、大鸨等各类野生动物800余只。
2022年以来,我区先后启动了依法严厉打击破坏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昆仑行动、亮剑行动、清风行动、打击破坏古树名木违法犯罪活动等,持续加大盗采盗伐、滥捕滥猎、乱砍滥伐打击力度,侦破涉生态环境资源类刑事案件131起,收缴国家“三有”野生动物及制品4073只,涉案林地草原面积2575亩,收缴木材361立方米,对危害生态环境安全违法犯罪形成了强大震慑,有力地服务和促进了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行走在青山绿水间,数以万计的原生动植物被细心呵护,众多生态警长用心守护“山水林田湖草沙”,践行绿水青山理念不光在心里,也在守护的脚步里。守青山,护绿水,他们做的还不止这些。
“作为宁夏生态环境变化的见证者和捍卫者,我们深感自豪和责任重大。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过程中,我们要继续当好生态警长,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黄永贵说。(执笔:本报记者 张晓芳 刘惠媛)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南非地质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13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